编者案:
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市委“深学争优、敢为争先、实干争效”的行动部署以及全市大拼经济、大抓发展“项目创优年”工作要求,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开设政务服务领域“深学争优、敢为争先、实干争效”主题专栏,深入宣传报道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、优秀做法,加强成果转化、交流和推广,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、政务服务质效提升,努力为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务服务力量。
01 改革背景
永春县紧扣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要求,聚焦安置群众在“房源匹配、选房定位、产权办理、户籍迁移、子女入学、金融支持”等环节存在的多事交织、手续繁杂等现实难题,以“前期精准绘需、中期一体联办、后期增值延伸”为逻辑主线,系统重构服务流程,创新推出“安置房一类事”集成服务模式,有效盘活存量房源691套,显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02 主要做法
一、聚焦“一类事”集成办理,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。
以安置全过程为切入点,通过机制创新、资源整合与服务前移,系统推进服务模式向集成化、个性化转变。一是系统重构服务链条。梳理安置全周期事项,锁定“供需匹配、选房定位、产权登记、户籍办理、教育入学、安居贷款”六大核心场景,构建“需求-房源-登记-落户-入学-贷款”多维增值服务供给矩阵,推动服务模式从“单点办事”向“一类事集成办”转变。二是精准对账盘活资源。全面摸排全县546户安置需求及10.7万平方米安置面积,精准掌握7.7万平方米存量房源信息,切实摸清供需底数。打破传统“就地安置”思维定式,积极探索“县域统筹、异地安置”新路径,运用“模拟推演、精准匹配”等科学方法,有效盘活9个楼盘共691套存量房源。三是上门服务精准画像。组建“政务服务轻骑兵”队伍,累计走访安置户达1000余人次,实现对接全覆盖。依托“一户一策”精准推介机制,结合“大数据+短信推送”方式,针对安置户及有入学需求等特定人群,精准发送个性化推介信息,实现服务找人、政策上门。
二、创新“一站式”服务模式,构建高效便捷新体验
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通过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与跨部门流程系统性再造,构建协同联动“一站式”服务新机制。一是“AI+智能引导”提升服务便捷度。通过AI数字人“小咏”,创新打造“AI+安置房服务”应用场景,为安置群众提供全天候咨询导办、材料预审与在线预约等智能化服务。群众在办理不动产登记后,相关信息可实时智能推送至教育部门,实现子女入学无缝衔接。二是“集成受理”推动关键手续一站办结。设立“安置房一类事”服务专窗,整合住建、税务、不动产登记等多项职能,同步打造线下联办专区,全面推行“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”模式,推动产权证办理当日办结,截至目前,已高效办结307套不动产权证。三是“并联保障”促进安居要素协同联动。协同公安、教育等多部门,推动产权登记、户籍迁移、子女入学等事项并联办理。依托数据共享机制,有效保障安置户子女优先入读优质学校,已有91名学生凭此顺利入学,实现“交房即交证、落户即入学”一体化服务闭环。
三、拓展“增值式”服务内涵,构建多元保障新生态。
通过兜底保障、政策激励与闭环管理相结合,推动政务服务从基础办事向品质生活服务延伸。一是疑难问题“兜底办”。设立“难事专办”窗口,运用智能预警系统动态追踪“一次未办成”事项,兜底回应群众诉求。针对复杂问题,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会商,限时办结反馈,做到“凡事有交代、件件能落实”。二是政策礼包“贴心送”。创新推出楼房层次、车位、扩购优惠等八项激励措施,将最高扩购面积提升至70平方米,对取得产权证两年内交易的安置户给予最高3万元税费减免。安排2000万元专项优惠资金,累计让利超6000万元。同时对接金融资源,提供个性化咨询及便民信息推送,构建“一站式”安居服务生态。三是安置过程“透明化”。落实“房票”安置方案,鼓励未安置对象置换房票,对按期签约腾房的给予房票金额10%奖励,促进民生保障与房地产市场良性互动。推行“阳光安置”,近千人参与集中抽签选房,司法公证全程监督,结果当场公示,实现“零投诉”,群众满意度达100%。
03 取得成效
永春县“安置房一类事”集成服务模式的实施,有效破解了以往安置领域程序杂、环节多、等待长、配套弱等突出问题,实现群众满意与资源盘活“双赢”。截至目前,累计完成安置2233户、面积达36万平方米,推动514套存量房源高效配置,为县城新集聚人口近千人,带动房地产销售近6万平方米,激发家装、建材等行业消费超1亿元,节约安置房建设及过渡费用约8亿元。(永春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供稿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388号
